商朝故事第二十一章
商朝故事第二十一章,汤连续灭了四个亲近桀的诸侯之后,已经扫出了出兵京都斟寻的障碍,终古联络诸侯的时候,用了汤的谋略,以天象显现为题目,让诸侯们相信,桀该灭亡,商该兴起,因此,很多诸侯都倒戈了,光中型,大型的诸侯加一块就有四十多家,答应加入了反夏的阵营,随后当年汤就对天下宣示,不再朝贡,当然就不可能送贡品了,桀听说之后自然暴怒,给九夷之师下令,命令他们和自己一道攻打商地,哪里知道九夷已经被伊尹策反,因此,并没有一家答应出兵,桀才知道大事不妙,自己成了孤家寡人了。这时候的桀自然是进退两难,如果不去攻打汤,天下诸侯就会跟着学,没有了诸侯的贡赋,花天酒地日子就要结束了,因为自己管理的地区民众,已经被搜刮的骨瘦如柴了,哪里还有银子供他挥霍?
就这样,桀迟迟疑疑,半年也没有拿定主意,问赵梁,赵梁又不同意打,告诉他,汤不是昨日的吴下阿蒙,不仅土地,民众扩大了一倍多,士兵也增加了一倍多,而且粮草充足,很多诸侯和他们结成了同盟,如果开战,朝廷军队赢面不大。相比于桀,赵梁清醒许多,他知道因为桀的横征暴敛,贪得无厌,京畿一带的民众早就背离了朝廷,军队因为长期亏欠俸禄,士气低落,怨声载道,主管军营的将军是个废材,除了**腐化,没有打仗的本事,桀自己,年龄大了,多年来陶醉在脂粉堆里,一身的武功也荒废的差不多了,从将军到大王,到士兵,哪个是汤候的对手,此时此刻,只要汤候不来打他们,就阿弥陀佛了,因此赵梁怎么会愿意打仗?
汤候方面,本来已经做好了和朝廷军队交战的准备,如今过了半年,春天到了,朝廷并没有出兵的意思,汤明白,朝廷彻底完了,连出兵的勇气和能力都没有了。而上天也在帮汤的忙,进入冬季之后,京城一带,黄河一带,没有下过一场雪,进入了春天,也没有下过一场雨,不用说,大旱将至,而他管理的商地却是风调雨顺,很显然,连老天也看不下去桀了。他就在心理暗暗决定:既然上苍要惩罚桀,自己就不能错过机会,桀既然不敢攻打商,商就不用守株待兔,要主动出击,解民于倒悬。
为了保证攻打京城的成功,汤决定举行盛大的,祭拜祖庙仪式,然后出兵伐夏。古时候的帝王将相,每每遇到下不来决心的大事情,一定要做祭祀,或者祭天神,或者祭祖庙,要么祭鬼怪,就看你信什么了,反正要祭祀。
商家的祖庙原来在商邑,但是迁都谷熟之后,祖庙也迁到了谷熟。汤在谷熟并没有把自己住的侯府建造的富丽堂皇,巍峨高大,但是商家的祖庙却是气势恢宏,宏伟庄严,神像是根据他们在历史上的地位雕塑的,地位重要的,神像就大。例如始祖契,雕塑最高大,但是有个叫王亥的祖先,塑像也同样高大,很多后人不明白为什么,因为王亥死于非命,也没有开疆扩土的丰功伟绩,汤知道为什么,因为汤小时候主癸就详细地给汤讲述过这位先祖,而且对他极为敬重。长大之后,尤其继承候位之后,要准备做番大事的时候,他才真正意识到,父王的眼光的确独到,这位活的时间并不长的先祖,其在商族崛起历史上的贡献,可以和契媲美。
原来,契的封地不大,土地只有乡镇那么大,主要的收入靠土地,因为单一的经济收入,因此一直到王亥掌管商邑,商家的财富,人口和土地,扩展缓慢,到了王亥执政之后,发现了这个弊端,就开始改变执政思维。王亥放下身段,把目标瞄准了做生意,因为他发现,侯爵的荣誉再好,却带不来实惠,不能够让商地强大起来,富裕起来,因此他组建了商地第一个商队,开始出外做生意。要知道,就当时的社会环境而然,一个贵族,王侯做出这种决定,是需要惊人的胆识的,因为当时社会上,商人的地位最低,而王侯的地位最高,他这样做,等于放弃了最高的社会地位,选择了最低的社会地位,首先要面对的是商族内部的强烈发对,尤其是长一辈的贵族,认为他是叛逆,堕落,建议废除他的商候地位,让他的弟弟王恒接任,幸亏王恒死活不干,王亥才保住了爵位,如果没有这个位置,他就没有话语权,就不可能组织起商队。
几年之后,王亥彻底摸熟了做生意的窍门,开始不限地域,不限品种,什么赚钱做什么,到了后来,建立起自己的商业网点,当地人负责收集货物,他带着商队负责出售,这样一来,生意的速度加快了,交换的频率提高了,钱自然就赚的多,关键的是,他给商族打开了赚钱的大门,让他们学会了做生意。看见成果之后,开始反对的很多族人,不约而同地纷纷加入,十年之后,商邑就成为左右一带,最富有的城镇,附近的百姓纷纷跑来,投靠商邑,人口不断增加,缺少土地成为了大问题。因为商队的规模不断扩大,售卖的货物就越来越多,正所谓树大招风,商队不时地就会遭到盗匪和氏族部落的袭击,抢劫,有时候不但损失货物,还会损失人,这就逼使王亥想办法,保护自己的商队,因此王亥就让商族人都习武,也在江湖上招募勇士和江湖侠士,就这样,商族的武装诞生了,名字叫护商队,其实就是不穿军装的军队。有了军队,自然就有了抢占地盘的资本,因此,周边的小诸侯开始对商地不满,因为他们自己的百姓纷纷投靠商地,开始了挑衅,王亥就借机对他们反动反击,因为武装力量和经济力量都占优,因此在和小诸侯的战争中,王亥总是获胜的一方,就这样,几年时间过去后,他的地盘由乡镇大小,发展到了县域大小,整整扩充了两倍不止。
就在王亥雄心勃勃,准备进一步发展的时候,一件意外事情的发生,导致王亥的生命终止。一天,王亥率领商队去有易氏部落进行货物贸易,因为生意做的顺利,获利不小。王亥就和弟弟王恒,还有部分手下,在屋子里喝起了庆功酒,结果喝多了。王亥出外撒尿的时候,无意中看见了有易氏的少女,这个少女长的漂亮。长时间在外面漂泊的他,本来就缺少女人的温存,对方又是绝美的少女,加上酒劲的作用,哪里还能够控制住心理的浴火,就走过去连哄带骗,把少女偏到自己的屋子里,强行奸污了,事后居然睡着了。
少女受了欺辱,当然不干,跑回家里告诉了父母。他的父亲是有易氏里面的官员,看见女儿被欺负了,火冒三丈,立刻召集了本族一百多个青壮男人,将王亥等人的住处包围了。王亥的手下虽然都有功夫,一来没有防备,二来对方人数太多,不是对手,最后包括王亥在内,都被打翻在地,活捉了,然后人人被毒打一顿,最后还被交给了侯府。
有易氏是个中等规模的诸侯,侯爵绵臣气坏了,要维护本族人的利益,就按照有易氏的法律,把王亥处死了,还把王亥带来的货物没收了。但是最后,绵臣释放了王亥的手下,也把王亥的尸体归还了,允许他们把尸体运回去安葬。
王亥的弟弟名字叫王恒,在哥哥出外经商的时候,主管商地的政事,看见出去时候生龙活虎的哥哥,回来的时候变成了尸体,当然是悲痛的,但是没有冲动,因为商族和有易氏比起来,国力相差很大,只能把仇恨记在心理,找机会报仇。但是还没有等他找到机会就突然得了急病,来不及救治死了,只是在临死的时候,他没有把候位传给自己的儿子,而是传给了王亥的儿子上甲微。
上甲微是个了不起的继承人,他没有急于报仇,而是像父亲一样,带着商队四处做生意,不同的是,做生意赚来钱后,开始扩大政治势力,组建更为强大的武装,不断地蚕食周边的小诸侯,使商地的地盘不住地扩大,十年之后,部族的势力扩大了一倍多,领土有了州郡那样大了,上甲微感觉时候到了,虽然和有易氏比起来,还是略有不足,但是可以联合其它部族一块行动。于是上甲微就把目光落到河氏族身上,主动送给了河氏族一批上好的牛和马,在当时来说,这是非常贵重的礼物,请求河氏族侯爵河伯帮助他讨伐有易氏。
河伯得到了上甲微的贿赂,听说打败了有易氏,可以平分土地和俘虏,哪里会不答应,于是两家商量好出兵的日期,就在有易氏节日,趁他们不备,拿下了有易族,自此,上甲微给父亲报了仇,还得到了土地和财富,当然是皆大欢喜
过了一年,帮助上甲微灭掉有易氏的河氏族,遭到了和有易氏同样的命运,贪小便宜的人,自古以来就没有好下场,河氏当然逃脱不了这个宿命。从此上甲微之后的历代商族祖先,几乎都走扩张的路,这才有了今天的商地。
看着祖先的牌位,塑像,汤自然是浮想联翩,想到自己没有辜负祖先的希望,今天的商地比任何时候都强大,只要走完最后一步,祖先在地下会瞑目了。
祭祀祖先,仪式形式繁多,商人是个重视祭祀,崇信上天的氏族,所以每次祭祀都非常严肃,整个仪式进行了半天,直到太阳西下才结束。随后,汤把主要大臣召集到自己的官邸,脸色严肃地说:“我们和夏朝的游戏结束了,从明天开始,整个氏族都要进行战时体制。”
汤的话等于告诉大臣,商对夏的战争开始了,大臣们听见这句话,一阵骚动,虽然大家知道,这天早晚要来到,只是没有想到这样快,因此很多人在意外之后很激动,因为他们盼着这一天的到来,谁不想成为开国功臣?
“侯爷,你就下命令吧!大家都等着呢。”一个官员大声喊道,说出了大家想说的话。
“伊尹大夫,仲虺大夫,你们怎么说?”汤虽然下定了决心,但是还是要征求左膀右臂的意见。
“可以开始了。”两个人异口同声地说。
二
军事会议开始了,这是一次决定夏朝灭亡,商朝兴起的会议,与会的,是可以决定未来命运的人。因为是重要的军事会议。汤让费晶先发言,因为今天的会议要拿出攻打京城的方案。汤虽然对于打败桀信心满满,但是绝对不会轻敌,因此他需要集中大家的智慧,从而拿出最佳方案。
“侯爷,京城城墙高厚,南北大营在郊区,布防快速,如果我们硬攻京城,虽然也能够打下来,但是损失一定惨重。”费晶详细地介绍了京城的兵力部署,南北大营的主要将领,最后特殊强调了京城的城墙。
“京城大,城墙都修的高厚?”费晶的话音刚刚落地,仲虺就插话了,他对军事不陌生,有怀疑是正常的,事实的确如此,如果把整个京城的围墙都修的高厚,那需要惊人的财力。
“仲大夫说的不错,京城东南北三个方面城墙都很坚固,独有西面比较薄弱。”费晶回答。
“这是为什么?难道故意留下弱点等着别人攻城?”伊尹不解地问。
“这个,据说当年少康先帝复国的时候,把最强的诸侯定国候封在了西面的蒲州一带,如此一来,朝廷等于有了外围屏障,后来的大王加固城墙的时候,就有意识地忽略了西方面,到了桀当大王,整个京城就没有添加一块砖瓦。他认为自己武功天下无敌,只有打别人的份,哪有不要命的,敢来京城找死?同时他还认为,朝廷的军队是天下第一的军队,有了这两样,京城有没有围墙不重要。”费晶解释说。
汤感觉,纠缠在细节里是浪费时间,就插话说:“具体情况我们已经清楚了,我的意思是,不要管城墙,我们要避开城墙,把桀调出京城,利用我们人多的优势,在野外和朝廷军队决战。”
“在野外当然好,这样一来,桀就没有了城墙做依托,只是桀不是傻瓜,他肯放弃有利地势,跟我们在野外决战?”费晶怀疑地问。
“你只看见桀可以依托城墙的有利一面,却不去想想,桀也有不利的一面,当我们大军出现在城墙外面,就会形成包围城池的局面,桀会害怕民心震动。作为政治家,他应该明白,他的一系列荒淫,残暴,驱逐良臣的行为早就失去了民心,一旦大军压境,说不定城里就会有人造反,主动配合我们。朝廷之所以还能够维持住,是因为国民不相信朝廷会面对战争,毕竟从少康复国到现在,大家过着安宁日子,京城也没有受到骚扰,因此,当我们的大军兵临城下,民心不仅仅是骚乱,可能是崩溃,这一点,桀比我们看的清楚,所以我敢断定,只要有力量抵抗,桀就不敢让战火在城外烧起,一定会在城外和我们作战,因此,我们目前制定战术的时候,首先要考虑和桀在城外决战,给桀创造决战的机会。”
汤说到这打住了,目光巡视着群臣,想知道,有多少人理解了他对战局的分析。古往今来,所有的伟大帝王,首先是战略家,他们在某些小事上可能不精明,有时候看起来还愚蠢,不得不求得属下的帮助,但是在大是大非的战略问题上,一定是独具慧眼,总领群雄的。汤就是这样的伟大帝王。他或许不懂得排兵布阵,不懂得巧妙的战术,但是能够看明白敌我双方真正的弱点和优点,会巧妙地抓住对方的软肋,启发下属对于战争实力的真正认识,从而让他们拿出有效的战术来。
伊尹第一个听明白了汤的启示,深深感觉汤的确是高瞻远瞩的,抓住了问题的实质。汤看出了桀怕什么,虚荣心驱使他不会做丢面子的事情。他既然怕民心不稳,怕对手的大军打到城下,对手大军兵临城下失去面子,最好的选择当然是远离京城,在城外某个地方和盟军决战,那么京城的城防西方最弱,商军就可以放弃正面进攻,而把部队转向西方,如此一来,桀就可能把大军拉出去,在西面和商军决战。在汤建国的过程中,攻打夏朝中,的确遇到了数不清的困难,但是因为有伊尹这个最佳助手,每每化险为夷,如果不是当年的汤慧眼识英,即使有一天商朝可以取代夏朝,时间也会推辞不少,这一点汤是非常清楚的,所以在汤的一生中,为什么对伊尹的信任始终如一,除了伊尹的忠实,还有就是伊尹高于一般臣僚的智慧。这个时候汤的战略虽然说出,如果没有人理解,做注解,还是尴尬的,伊尹的出现,正好弥补了这个缺陷,因此伊尹说:“臣明白了大王的意图,大王的确抓住了桀的死穴,我们的大军可以绕开京城的正面,绕道西面,哪里是京城防守最薄弱的环节,桀当然明白这一点,所以他不会允许我们大军靠近,会带兵出城,我们就在京城的西面和桀决战。”
伊尹的解释让很多没有明白汤的话的大臣恍然大悟:原来侯爷算定了桀不会允许商朝大军逼近京城,早就为桀选好了战场。换句话说,这次战斗,汤不但要指挥诸侯联盟,还要指挥桀的军队,而桀肯定听招呼。想明白了这一点,官员将军都乐了,感觉他们幸运至极,跟了一个了不起的侯爷——未来的大王。
“侯爷,我们明白了您的战略意图,您就下达命令好了。”一个将军首先发出了赞赏的支持,随后更多人就纷纷表态了。
看见大家理解了自己的战略意图,汤那冷峻的脸上浮现出笑容,随后说:“这是一次改朝换代的历史性决战,从华夏民族诞生,黄帝创建大中华帝国开始,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战争,有的只是大王的更迭。但那是大王的家事,不管谁做大王,夏朝还是叫夏朝,这次完全不同,我们成功了,夏朝的国号就终结了,新的王朝诞生了,因此,这次战争的意义和过去所有的战争都不相同,不是王族内部的纷争,而是一个朝代取代另外一个朝代的战争,这种战争的性质是,彻底推翻腐朽荒淫的王朝,建立昌盛的,清明的,能够让所有民众都过上安宁日子的王朝。”
汤之所以阐明这一点,是他那政治家的眼光看见的问题之所在,因为他想告诉官员和将军,这不是一次分赃似的战争,而是要为大众谋福利的战争,用流血的方式换来的,不是少部分人的灯红酒绿,而是让大部分人过上安宁的日子。人固然有高低贵贱之分,但是卑贱的人,同样拥有生存的权利。这带有明显人文思想的想法,在当时来说,是了不起的远见革新,这或许就是后代要把尧舜禹汤并列的真正原因。
说完了这段话,看见大家没有不同反应,汤没有继续下去,因为他知道,今天会议的重点不是宣讲道德和新思想,下点毛毛雨就可以了,建立新朝廷之后,新旧思想的博弈将是长期的,那个时候才可以深入进行。而今天,重要的是布置战术,作为三军统帅,联盟诸侯的领导人,他必须拿出自己的作战方案。
“现在我宣布,大军由我做主帅,军队出发之后,后方管理和后勤支援,由伊尹大夫和外丙主持,负责对前线的支援,如果出了差错,拿你们试问?”
“是,我们绝不辜负侯爷的信任。”汤的话音刚落,伊尹就表明了态度,随后外丙也表明了态度,自从太丁意外死去之后,外丙理所当然接替了太丁的继承人位置,所以在汤离开商地之后,家里必须留下儿子监国,外丙成为了不二人选,因为三儿子仲壬还年轻,不足以挑起重任。
“这次战争能不能取得完胜,诸侯的配合至关重要,我们大军分成两部分,商军是绝对主力,负责和朝廷军队正面对垒,但是诸侯军队的作用同样巨大,双方必须配合,调度诸侯军队的配合至关重要,尤其是祝融氏和黄夷氏部族,能不能发挥出重大作用,事关全局,因此,这个工作归终古大夫负责,不能出现纰漏。”
“请侯爷放心,终古不辱使命。”终古站起来回答。自从加入商地之后,终古得到了汤的绝对信任,一直作为重臣使用,地位,职责超过了某些原来的商臣,这一点终古是心知肚明的,因此为汤工作,终古是不遗余力的。千里马遇到了伯乐,其作用肯定是一加一大于二,这个事实历史上多次被证实。
“我们商军主力有一万多人的部队,包括无量训练的韦地新军两千士兵。”说到这,汤把目光落在了无量的脸上,那是无比欣慰的目光,他根本就没有想到,无量居然在韦地人群里能够训练出精兵,而这些士兵,一年前,很多人还是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的无良子弟,这个无量,真是有大才啊!
“军队分成左中右三军。中军由我做主帅,无量将军做我的前锋,左军由费晶大将军统帅,指挥三千士兵,右军由仲虺大夫做主将,也是统帅三千士兵。其余士兵做后援,由仲壬指挥。军队三天后早晨出发,伊尹大夫和外丙准备好粮草器械。”
军队的分布,汤简短地宣布完了,因为具体怎么打仗,他还要和费晶,仲虺单独商量,所以在会议上不多说了。最后要强调的是战场纪律,汤为此专门请教过费晶,费晶告诉汤,虽然桀昏庸无道,但是朝廷军队的纪律还是严明的,因此汤就总结了三条军纪,今天告诉所有的将军。
“军纪严明,是一支部队战斗力的最佳表现,因此孤宣布三条军纪,一,不服从指挥者杀,二贪生怕死者杀,三,抢劫,扰民者杀。”
汤的最后一条厉害,夏朝的部落战争,没有士兵不扰民的,就算朝廷的军队纪律好,扰民的事情也是不断发生,所以汤为了争夺民心,直接把这一条定为斩字,算是厉害到家了。这三条有名的军令就是后世传说的杀之令。
宣布完军令,汤的脸上目光严厉,主要在看将军们,因为士兵是不是扰民,主要看将军们是不是在严厉约束,如果主将认真执行军令,士兵们是没有几个敢于犯险的。但是这次汤估计错了,没有将军们站出来反对,因为将军们知道,这场战争对于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。
